性能文章>B 站崩了,总结下「高可用」和「异地多活」>

B 站崩了,总结下「高可用」和「异地多活」原创

412147

你好,我是悟空。

一、背景

不用想象一种异常场景了,这就真实发生了:B 站昨天晚上 11 点突然挂了,网站主页直接报 404。

手机 APP 端数据加载不出来。

23:30 分,B 站做了降级页面,将 404 页面跳转到了比较友好的异常页面。

但是刷新下页面,又会跳转到 404 页面。

22:35 主页可以加载出数据了,但是点击动态还是会报 502

点击某个视频,直接报 404。

2021-07-14 02:00 之后 B 站开始逐渐恢复。

二、什么原因

今日凌晨 2 点,B 站发布公告称,昨晚,B 站的部分服务器机房发生故障,造成无法访问。技术团队随即进行了问题排查和修复,现在服务已经陆续恢复正常。而针对网友传言的 B 站大楼失火一事,上海消防官博进行了辟谣,B 站大楼并未出现火情。


看来 B 站的高可用并不令我们满意。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下什么是高可用以及跨机房部署的思路。本篇正文内容如下:

三、到底什么是高可用

经过了 2 个小时,B 站才开始逐渐恢复,那 B 站系统到底算不算高可用呢?

首先高可用是个相对的形容词。那什么是高可用呢?

3.1 高可用

高可用性(High Availability,HA)我们已经耳熟能详,指的是系统具备较高的无故障运行的能力。

B 站针对高可用架构还做过一篇分享:

重点:以后 B 站面试这类题不考,望周知。

常见的高可用的方案就是一主多从,主节点挂了,可以快速切换到从节点,从节点充当主节点,继续提供服务。比如 SQL Server 的主从架构,Redis 的主从架构,它们都是为了达到高可用性,即使某台服务器宕机了,也能继续提供服务。

刚刚提到了快速,这是一个定性词语,那定量的高可用是怎么样的?

3.2 定量分析高可用

有两个相关的概念需要提及:MTBF 和  MTTR。

MTBF:故障间隔时间,可以理解为从上次故障到这次故障,间隔多久,间隔的越长,系统稳定性越高。

MTTR:故障平均恢复时间,可以理解为突然发生故障了,到系统恢复正常,经历了多长时间,这个时间越短越好,不然用户等着急了,会收到很多投诉。

可用性计算公式:MTBF/(MTBF+MTTR)* 100%,就是用故障的间隔时间除以故障间隔时间+故障平均恢复时间的总和。

通常情况下,我们使用几个九来表示系统的可用性,之前我们项目组的系统要求达到年故障时间不超过 5 分钟,也就是五个九的标准。

3.3 定量分析 B 站

来反观下 B 站故障了多久,2021-07-13 23:00 到 2021-07-14 02:00,系统逐渐恢复,如果按照年故障总时间来算的话:B 站故障超过 1 个小时了,只能算达到了三个九的标准。如果按照日故障时间来算,只能达到两个九的标准,也就是 99% 的高可用性,有点惨...

3.4 一个九和两个九

非常容易达到,一个正常的线上系统不会每天宕机 15 分钟吧,不然真用不下去了。

3.5 三个九和四个九

允许故障的时间很短,年故障时间是 1 小时到 8 小时,需要从架构设计、代码质量、运维体系、故障处理手册等入手,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环是运维体系,如果线上出了问题,第一波收到异常通知的肯定是运维团队,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,会有不同的运维人员来处理,像 B 站这种大事故,就得运维负责人亲自上阵了。

另外在紧急故障发生时,是否可以人工手段降级或者加开关,限制部分功能,也是需要考虑的。之前我遇到过一个问题,二维码刷卡功能出现故障,辛亏之前做了一个开关,可以将二维码功能隐藏,如果用户要使用二维码刷卡功能,统一引导用户走线下刷卡功能。

3.6 五个九

年故障时间 5 分钟以内,这个相当短,即使有强大的运维团队每天值班也很难在收到异常报警后,5 分钟内快速恢复,所以只能用自动化运维来解决。也就是服务器自己来保证系统的容灾和自动恢复的能力。

3.7 六个九

这个标准相当苛刻了,年故障时间 32 秒。

针对不同的系统,其实对几个九也不相同。比如公司内部的员工系统,要求四个九就可以,如果是给全国用户使用,且使用人数很多,比如某宝、某饿,那么就要求五个九以上了,但是即使是数一数二的电商系统,它里面也有非核心的业务,其实也可以放宽限制,四个九足以,这个就看各家系统的要求,都是成本、人力、重要程度的权衡考虑。

四、如何做到高可用

高可用的方案也是很常见,故障转移、超时控制、限流、隔离、熔断、降级,这里也做个总结。

也可以看这篇:双 11 的狂欢,干了这碗「流量防控」汤

4.1 限流

对请求的流量进行控制, 只放行部分请求,使服务能够承担不超过自己能力的流量压力。

常见限流算法有三种:时间窗口、漏桶算法、令牌桶算法

4.1.1 时间窗口

时间窗口又分为固定窗口和滑动窗口。具体原理可以看这篇:东汉末年,他们把「服务雪崩」玩到了极致(干货)

固定时间窗口

原理:固定时间内统计流量总量,超过阀值则限制流量。

缺陷:无法限制短时间之内的集中流量。

滑动窗口原理

原理:统计的总时间固定,但时间段是滑动的。

缺陷:无法控制流量让它们更加平滑

时间窗口的原理图在这里:

4.1.2 漏桶算法。

原理:按照一个固定的速率将流量露出到接收端。

缺陷:面对突发流量的时候,采用的解决方式是缓存在漏桶中,这样流量的响应时间就会增长,这就与互联网业务低延迟的要求不符。

4.1.3 令牌桶算法

原理:一秒内限制访问次数为 N 次。每隔 1/N 的时间,往桶内放入一个令牌。分布式环境下,用 Redis 作为令牌桶。原理图如下:

总结的思维导图在这里:

4.2 隔离

  • 每个服务看作一个独立运行的系统,即使某一个系统有问题,也不会影响其他服务。

而常规的方案是使用两款组件:Sentinel 和 Hystrix。

4.3 故障转移

故障转移分为两种:

  • 完全对等节点的故障转移。节点都是同等性质的。
  • 不对等节点的故障转移。不对等就是主备节点都存在。

对等节点的系统中,所有节点都承担读写流量,并且节点不保存状态,每个节点就是另外一个的镜像。如果某个节点宕机了,按照负载均衡的权重配置访问其他节点就可以了。

不对等的系统中,有一个主节点,多个备用节点,可以是热备(备用节点也在提供在线服务),也可以是冷备(只是备份作用)。如果主节点宕机了,可以被系统检测到,立即进行主备切换。

而如何检测主节点宕机,就需要用到分布式 Leader 选举的算法,常见的就有 Paxos 和 Raft 算法,详细的选举算法可以看这两篇:

4.4 超时控制

超时控制就是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调用需要限制请求的时间,如果请求超时的设置得较长,比如 30 s,那么当遇到大量请求超时的时候,由于请求线程都阻塞在慢请求上,导致很多请求都没来得及处理,如果持续时间足够长,就会产生级联反应,形成雪崩

还是以我们最熟悉的下单场景为例:用户下单了一个商品,客户端调用订单服务来生成预付款订单,订单服务调用商品服务查看下单的哪款商品,商品服务调用库存服务判断这款商品是否有库存,如有库存,则可以生成预付款订单。

雪崩如何造成的?

  • 第一次滚雪球:库存服务不可用(如响应超时等),库存服务收到的很多请求都未处理完,库存服务将无法处理更多请求。
  • 第二次滚雪球:因商品服务的请求都在等库存服务返回结果,导致商品服务调用库存服务的很多请求未处理完,商品服务将无法处理其他请求,导致商品服务不可用
  • 第三次滚雪球:因商品服务不可用,订单服务调用商品服务的的其他请求无法处理,导致订单服务不可用。
  • 第四次滚雪球:因订单服务不可用,客户端将不能下单,更多客户将重试下单,将导致更多下单请求不可用。

所以设置合理的超时时间非常重要。具体设置的地方:模块与模块之间、请求数据库、缓存处理、调用第三方服务。

4.5 熔断

关键字:断路保护。比如 A 服务调用 B 服务,由于网络问题或 B 服务宕机了或 B 服务的处理时间长,导致请求的时间超长,如果在一定时间内多次出现这种情况,就可以直接将 B 断路了(A 不再请求B)。而调用 B 服务的请求直接返回降级数据,不必等待 B 服务的执行。因此 B 服务的问题,不会级联影响到 A 服务。

熔断的详细原理还是可以上面提到的:东汉末年,他们把「服务雪崩」玩到了极致(干货)

4.6 降级

关键字:返回降级数据。网站处于流量高峰期,服务器压力剧增,根据当前业务情况及流量,对一些服务和页面进行有策略的降级(停止服务,所有的调用直接返回降级数据)。以此缓解服务器资源的压力,保证核心业务的正常运行,保持了客户和大部分客户得到正确的响应。降级数据可以简单理解为快速返回了一个 false,前端页面告诉用户“服务器当前正忙,请稍后再试。”

  • 熔断和降级的相同点?
    • 熔断和限流都是为了保证集群大部分服务的可用性和可靠性。防止核心服务崩溃。
    • 给终端用户的感受就是某个功能不可用。
  • 熔断和降级的不同点?
    • 熔断是被调用方出现了故障,主动触发的操作。
    • 降级是基于全局考虑,停止某些正常服务,释放资源。

五、异地多活

5.1 多机房部署

含义:在不同地域的数据中心(IDC)部署了多套服务,而这些服务又是共享同一份业务数据的,而且他们都可以处理用户的流量。

某个服务挂了,其他服务随时切换到其他地域的机房中。

现在服务是多套的,那数据库是不是也要多套,无非就两种方案:共用数据库或不共用。

  • 共用一套机房的数据库。
  • 不共用数据库。每个机房都有自己的数据库,数据库之间做同步。实现起来这个方案更复杂。

不论使用哪种方式,都涉及到跨机房数据传输延迟的问题。

  • 同地多机房专线,延迟 1ms~3 ms。
  • 异地多机房专线,延迟 50 ms 左右。
  • 跨国多机房,延迟 200 ms 左右。

5.2 同城双活

高性能的同城双活,核心思想就是避免跨机房调用:

保证同机房服务调用:不同的 PRC(远程调用) 服务,向注册中心注册不同的服务组,而 RPC 服务只订阅同机房的 RPC 服务组,RPC 调用只存在于本机房。

保证同机房缓存调用:查询缓存发生在本机房,如果没有,则从数据库加载。缓存也是采用主备的方式,数据更新采用多机房更新的方式。

保证同机房数据库查询:和缓存一样,读取本机房的数据库,同样采用主备方式。

5.3 异地多活

同城双活无法做到城市级别的容灾。所以需要考虑异地多活。

比如上海的服务器宕机了,还有重庆的服务器可以顶上来。但两地距离不要太近,因为发生自然灾害时有可能会被另外一地波及到。

和同城双活的核心思想一样,避免跨机房调用。但是因为异地方案中的调用延迟远大于同机房的方案,所以数据同步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点。提供两种方案:

  • 基于存储系统的主从复制,MySQL 和 Redis 天生就具备。但是数据量很大的情况下,性能是较差的。
  • 异步复制的方式。基于消息队列,将数据操作作为一个消息放到消息队列,另外的机房消费这条消息,操作存储组件。

5.4 两地三中心

这个概念也被业界提到过很多次。

两地:本地和异地。

三中心:本地数据中心、同城数据中心、异地数据中心。

这两个概念也就是我上面说的同城双活和异地多活的方式,只是针对的是数据中心。原理如下图所示:

通过 B 站这件事情,我从中也学到了很多,本篇算是抛砖引玉,欢迎大家留言探讨。

巨人的肩膀:

https://cloud.tencent.com/developer/article/1618923
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Vc4N5RcsN-K45o3VaRT4rA

https://time.geekbang.org/column/article/171115

https://time.geekbang.org/column/article/140763

www.passjava.cn

- END -

写了两本 PDF,关注同名公众号 回复  分布式  或  PDF  下 载。
我的 JVM 专栏已上架,回复  JVM  领取
我是悟空,努力变强,变身超级赛亚人!
💥看到这里的你,如果对于我写的内容很感兴趣,有任何疑问,欢迎在下面留言📥,会第一次时间给大家解答,谢谢!
点赞收藏
悟空聊架构

公众号:悟空聊架构,专注分布式、微服务、架构设计

请先登录,查看4条精彩评论吧
快去登录吧,你将获得
  • 浏览更多精彩评论
  • 和开发者讨论交流,共同进步

为你推荐

实现定时任务的六种策略

实现定时任务的六种策略

7
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