性能文章>译 | 缓存穿透问题导致Facebook史上最严重事故之一>

译 | 缓存穿透问题导致Facebook史上最严重事故之一原创

3年前
6669111

2010年9月23,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社交平台项目facebook,遭遇了最严重宕机故障之一,以至于facebook网站4个小时后才恢复运行。而且这次事故非常极端,工程师不得不先让facebook下线,才能恢复。虽然10年前的facebook远没有现在这么大,不过仍然有超过10亿用户,人们去twitter上抱怨或者取笑这次故障。

那么,导致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次facebook宕机呢?

  • Today we made a change to the persistent copy of a configuration value that was interpreted as invalid. This meant that every single client saw the invalid value and attempted to fix it. Because the fix involves making a query to a cluster of databases, that cluster was quickly overwhelmed by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queries a second.

一个错误的配置变更,导致大量的请求击穿缓存,直达数据库。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cache stampede,wiki地址: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Cache_stampede。
这在技术行业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,很多公司都出现过类似的事故,无数工程师为了不让自己的项目遭遇这样的问题做了大量的工作。

1、什么是缓存踩踏

cache stampede是指很多线程尝试并行访问缓存,如果缓存中不存在要访问的数据,那么这时候,线程一般会请求数据库获取它们需要的数据(所以cache stampede可以翻译成缓存踩踏。和缓存穿透有点不一样,Cache Stampede的重点是很多的线程穿透缓存)。

缓存踩踏破坏性这么大的主要原因是,它可能会导致故障雪崩,也就是说一个故障接着一个故障:

大量线程并发请求没有从缓存中获取到数据,导致这些请求都会落到数据库上。
数据库由于恐怖的CPU毛刺而宕机,从而导致大量的超时错误。
请求线程接收到超时后,又不断重试请求,从而又导致新一轮的灾难。
反反复复,无穷无尽。
需要说明的是,即使你没有 Facebook 那样的规模,也会遇到这个问题,因为它与规模无关。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初创公司和科技巨头。

2、如何阻止缓存踩踏

这是个很好的问题,在这篇文章中,我们将探索不同的策略来缓解甚至阻止缓存踩踏的出现。毕竟,你也不想等到你自己的服务出现问题后,才想到要学习如何预防。

2.1 增加更多的缓存

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增加更多的缓存,它的原理有点类似操作系统的多级缓存。操作系统使用了一个缓存层次结构(L1、L2、L3),为了更快速的访问。参考操作系统,你也能在你的应用中引入多级缓存。比如本地内存缓存叫做L1缓存(例如Guava Cache,Caffeine),远程缓存叫做L2缓存(例如Redis,memcached):

image.png

这个策略对那些频繁访问的数据来说是非常有用的。即使L2缓存中的Key失效了,L1缓存中仍然有值,能够挡住大量请求不会打到数据库上。

然后,这种方法需要做一些取舍,在应用服务器本地缓存中缓存数据可能会导致OOM。在使用本地缓存的时候要非常小心,尤其当你会缓存一些大量数据的时候。

另外,这个策略在接下来我要说的这种情况下仍然没有作用。例如,当一个有很多粉丝的大V上传了一个新的照片或者视频到他们的社交账号上,这时候大量粉丝被提醒大V有新的内容发布,这时候粉丝会集中在相同的时间点上登陆社交平台查看新的内容。但是可能大V发送的新内容数据还没有加载到缓存中,这就会导致可怕的缓存踩踏。那么,我们还能做什么呢?

2.2 锁和Promise

缓存踩踏的核心问题是竞态条件(race condition),即很多的线程争夺共享资源。只不过这里争夺的共享资源是缓存。

image.png

通常在高并发的系统中,一种阻止共享资源竞态的方法是加锁。一般来讲,锁是用在相同机器上的不同线程,不过也可以使用分布式锁来应对不同机器对共享资源的竞争(参考redis分布式锁:http://redis.cn/topics/distlock.html )。

通过给缓存KEY加锁,就会在同一时间只有一个调用者能访问争夺的缓存。如果KEY不存在或者已经过期,调用者就会拿到锁。这时候其他争夺的处理线程必须等待直到这个锁被释放。

用锁来解决这个问题,它也会引入另一个问题:系统如何处理所有正在等待锁释放的那些线程?

你想尝试自旋锁(spinlock),让这些线程持续不断的轮询去获取锁?这就会导致出现非常busy的场景,消耗大量的CPU。或者让线程在检查锁是否可用之前随机等待一段时间?这样的话,你又会碰到惊群效应问题(thundering herd problem)。

引入退避和抖动机制来防止惊群效应?这可能行得通,但还有另外一个问题。持有锁的线程必须重新计算值,并在释放锁之前更新缓存键。这个过程可能需要耗费一点时间,特别是当计算成本很高或存在网络问题时,如果因为计算缓存而耗尽了可用的连接池,仍然可能导致宕机。

  • backoff-and-jitter

幸运的是,一些大公司也碰到过这样的问题,他们使用promises来解决这样的问题。

2.3 Promises如何防止自旋

引用Instagram工程师博客(Thundering Herds & Promises)中的内容:

  • 在Instagram, 当我们启用一个新的集群,并且因为集群中的缓存是空的,我们就会碰到缓存stampede问题。这时候,我们就会用promises来解决这个问题。它的核心思想是:不缓存实际的值,而是缓存一个promise,这个promise最终会提供我们需要的值。当我们使用缓存时,如果碰到一个不存在的KEY,我们不立即去数据库中查询,而是创建一个promise然后放到缓存中,这个缓存中的promise会去查询数据库,其他的并发请求发现这个promise就不会把请求打到数据库上,它们都会等待第一个线程放进去的promise去数据库中查询结果。

通过缓存promise而不是实际的值,就不会自旋锁了。第一个线程发现缓存中没有数据,就会用原子性的操作创建并缓存一个异步的promise,所有后续的请求都能立即返回这个promise:
image.png

你仍然需要使用锁来防止多个线程访问缓存KEY,假设创建 Promise 是一个近乎即时的操作,那么线程停留在自旋锁中的时间长度就可以忽略不计了。但是,如果重新计算缓存数据需要相当长的时间,那该怎么办?即使线程能够立即获取到缓存的 Promise,它们仍然需要等待异步进程完成后才能将数据返回。虽然这种场景不一定会导致宕机,但仍然会导致尾部延迟和影响整体用户体验。如果保持较低的尾部延迟对于应用程序来说很重要,那么就需要考虑另外一种策略。

2.4 预先重新计算

预先重新计算(也被称为提前过期)原理很简单:在缓存KEY失效发生前,重新计算缓存的值然后延长失效时间,这就能确保缓存总是最新的,缓存缺失的问题也永远不会发生。

最简单的实现方式就是开启一个后台处理线程,或者一个定时任务。例如。假设缓存KEY过期时间时一个小时,它需要花两分钟来计算值。那么,定时任务可以在过期时间到来之前的5分钟运行,更新缓存的值并延长失效时间一个小时。

虽然原理非常简单,但是有一个明显的缺点,除非你很清楚哪个缓存KEY会被使用,否则你需要重新计算缓存中每个KEY的值,这将是一个非常耗时的过程。而且如果考虑到高可用,某个节点上计算任务失败了,还需要转移到另一个可用的节点上继续计算。

基于这个原因,生产环境上很少有这么做的。当然,也有一个例外。

2.5 概率性重新计算

在2015年,一组研究员发布了一份白皮书 Optimal Probabilistic Cache Stampede Prevention,即最优概率性预防缓存踩踏。在这份白皮书中,他们描述了一个算法来预测在缓存失效之前,什么时候需要重新计算缓存的值。这里涉及到很多数学理论,但是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总结:

currentTime - ( timeToCompute * beta * log(rand()) ) > expiry

这个公式中各变量的含义如下所示:

  • currentTime 表示当前时间;
  • timeToCompute 表示重新计算缓存值需要的时间;
  • beta是一个大于0的非负数,默认为1,可配置;
  • rand() 一个返回0~1之间随机数的方法;
  • expiry 下一次需要设置的失效时间戳;
  • 它的思想是,每次线程从缓存中获取数据时,它都需要运行这个算法,如果返回true,那么这个线程将主动去重新计算缓存值。而且离失效时间越近,这个算法返回true的概率就越大。

3、如何停止正在发生的缓存踩踏

facebook缓存踩踏之所以如此严重的原因之一是,即使当工程师找到了解决方案,他们并不能通过部署来解决。因为踩踏仍在继续。事后诊断报告提到:

更糟糕的是,每次客户端接收到数据库查询错误时,都会把它当作一个无效的值,然后就会删除缓存中相关的KEY,这就意味着即使原来的问题被修复了,但是查询还在继续。一旦数据库无法正确响应某一部分请求,那么就会导致缓存KEY被删除,从而引起更多的请求打到数据库上。

所幸的是,有一种已知的模型能处理这个问题。

这个策略不是很好理解,但是实现非常简单,不需要考虑失败转移,也不需要到重新计算缓存中每一个KEY的值。当然,预先重计算假设有一个值需要重新计算,它本身并不能防止其他线程引起缓存踩踏问题。为此,你需要将其与锁和 Promise 结合起来使用。

熔断器
这个想法不是很新的事情,2007年Michael Nygard发布了 Release It!后就慢慢流行了。熔断器(Circuit breaking)的原理非常简单,我们会在熔断器中封装一个方法,当监测到失败时进行计数,并且一旦失败达到一定阈值时,调用就会收到熔断器直接返回的错误码,而不会调用到受到熔断器保护的地方,例如数据库等。如下图所示,第一次supplier能正常服务,但是第二次、第三次访问都是超时。达到熔断器阈值后,第四次直接返回错误码,而不会将请求直接打给supplier:

image.png

熔断器是响应式的,所以它不能阻止宕机。不过它可以防止连锁故障的发生。而且它提供了一个终止开关,当事态已经彻底失控时可以开启。如果 Facebook 使用了熔断机制,就可以避免让整个网站瘫痪下线。2010年的时候熔断器还不是很流行,不过今天已经有很多熔断的开源组件,例如:Resilience4j, Istio和 Envoy。

4、学到了什么

这篇文章中谈论了很多应对缓存踩踏问题的策略,以及其他的科技公司是如何使用这些策略的。那么facebook呢?他们从这次事故中学到了什么?以及他们采取了什么措施来防止事故再次发生?他们的工程师写了一篇文章:Under the hood: Broadcasting live video to millions,讨论了他们对架构所做的改进。和本文我们提到的一样,比如二级缓存。当然,也提到了一些新的方法,比如 HTTP请求合并。总之,这篇文章非常值得一读

5、写在最后

我相信理解缓存踩踏对系统的破坏性是非常有必要的,当然,并不是说每个团队必须马上把这些策略用到他们的系统中。因为,选择何种策略要应对缓存踩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它依赖你的实际用户场景,架构,以及流量负载情况。但是了解缓存踩踏以及对可能的解决方案对您将来有所帮助,当你以后面对类型问题时,能从容应对。

点赞收藏
阿飞Javaer
请先登录,查看1条精彩评论吧
快去登录吧,你将获得
  • 浏览更多精彩评论
  • 和开发者讨论交流,共同进步
11
1